怎么看海信进入OLED领域?

这两种技术肯定是OLED在理论上的画面表现更好,不然和传统的LED不是一样了吗?但是成本也是很大的,海信没有第一时间进入OLED的技术发展阵营,是因为当时海信已经选择了激光电视这个技术阵营,因为激光电视解决了现有面板显示技术在尺寸和运输安全等问题,还有就是同样尺寸下的成本控制问题,你想想七十寸的电视现在都不好搬运,那么二百寸呢?二百寸的液晶电视我们怎么运?怎么办到家里?怎么挂上去?另外海信远期选择了研发激光电视培育未来市场,而眼下则是选择了通过把一张液晶面板用更加复杂和精细化的控制来分化出更多的可控制的局部区域,从而让画质可以相对于LED整张面板一个背光控制变成多个控制单元分别都能独立的控制各自的负责区域,这样就可以让画面的颜色深浅有更精确的变化和快速的响应,从而整体效果更加接近OLED的完美表现,虽然在绝对画质上不能完全替代,但是作为我们消费者的眼睛是不会觉察出什么的,毕竟我们的眼睛没有仪器那么敏锐和专业,在画面半斤八两的情况下,海信的ULED解决方案在不需要整体升级硬件的情况下,依靠创新技术的运用,从而降低了产业升级的成本,从而可以让消费者用更实惠的价格,看到同样出色的画质,这是海信应对当下市场传统液晶电视市场的解决方案。那么最后我只想说为什么海信起初不跟风OLED产业升级而是专注于激光电视,那是因为海信收购东芝显像业务,所以东芝在现象方面的技术和品牌都是海信的,大家注意,海信不是只收购了壳,而是东芝的技术也海信得了,虽然东芝现有的现象技术并不高端和先进了,但是技术立企的海信还是很看重这个曾经的电视霸主在显示技术方面的底蕴,毕竟虽然海信现在的研发实力很强,也基本把握住了未来在激光电视方面的核心技术储备,但是毕竟我们发展的时间晚,我们没有像日本的企业那样有很长的发展时间去精细的研究每一个时期的显示技术里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毕竟会有一些技术空白,虽然现在没有瓶颈,但是未来不一定在某个阶段就会因为技术发展的不完全性,被卡住,这种瓶颈不是因为我们不能突破,而是因为研发需要时间,现在的商城就是战场,你动作慢就会被别人干掉从而掉队。所以收购东芝是因为东芝虽然落寞,但是底子好,有从最早的显现管技术到液晶电视再到当今主流的OLED技术都是扎实发展过来的,所以日本在基础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是很让海信放心和值得借鉴学习的,所以这次收购绝对是海信对于过去快速发展而没有时间去研发留下的某些技术空白所做出的资金换时间的全面补短,这样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显示技术和夯实企业的基石,为后续更先进的显示技术做好储备和更加快速的拥有成熟先进的OLED显示技术来应对当下日韩在OLED这个细分市场的技术优势,这样无论是传统的LED市场还是相对先进的OLED这两个消费市场里,海信都有优势的ULED和依托东芝在OLED显示技术方面的研发积累成果再结合自己储备的OLED技术很容易就可以优化出可靠的显示方案,而且因为有东芝的生产经验,所以可靠性也是东芝自己已经验证过了的,海信也是非常注重质量的,所以不会用不成熟的产品让自己的名誉受损,宁缺毋滥这个态度我非常喜欢,东芝也是要面子的电视企业,所以相信经过海信完全把东芝的显示技术消化透后,起码在OLED的产品我们不会是小白鼠,是优于东芝原有产品的技术和质量的。海信在电视行业走的很稳,稳在不贸然去推出一个自己没有完全掌握的技术领域,因为不成熟所以产品质量肯定不会好控制,但是海信又很有远见,远在日韩都在抢占OLED市场,海信仍然很有定力的在朝着自己的激光显示技术方面研发。
面板,还是自己研发好
个人觉得没什么,企业为了利益罢了!目前市场上的OLED电视基本上都是用棒子企业LG的白光OLED的屏体!
电视技术已经好久没有突破性的新技术出现了,oled也不是啥新技术,实用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是华裔教授邓青云于1979年发现,但是大规模产业化也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能耗低,自发光,这是这个技术的好处,它与lcd有根本性区别,我们所谓很多的led电视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lcd范畴,叫led不过是为了好卖罢了。
海信现在才进入oled领域其实有些晚了,只能充实产品线,之前押宝激光电视,认为激光电视才是最终的赢家。但是以目前的表现来看,激光电视在视觉效果上还不能与oled媲美,大家可以到大卖场体验一下就能看出来。
技术迭代永不停息,家电厂商的起来与倒下也与此有关,有时候押错宝了,就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