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在现代生活还有多大意义?

古文字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宝藏的门径。
时间是无情的,横亘在我们面前,湮没了多少曾经灿烂辉煌的文明,如果没有古文字,当我们面对数千年前的智慧时,就只有望洋兴叹。
比如玛雅文字,尽管世界上相关学者做了相当长时间的努力,至今仍未能完全破译解读出来,这直接导致我们在描述玛雅文明时,使用最多的词汇是神秘。
我们可以庆幸的是中华文明中不存在文字的隔阂,即使是公认为我国最早文字系统的甲骨文,也在历代学者的努力下大部分被解读了出来,让我们有机会将甲骨文所记录殷商历史,与《史记》等记载相互验证,确认了从殷商到周初近千年历史真实性。
一个人的过去叫经历,人类的历史是文明,古人留下来的不仅仅有精美的故事、文物,更有蕴藏智慧的思想,只有通过古文字我们才有可能了解、认知,从中汲取我们所需要的营养。
我想你指的是我们中国的古文字,而不是整个世界上所有的古文字。
中国的古文字指的是古象形文字,包括陶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竹简木牍、小篆等。这些文字目前都已不再使用,他们现在的价值主要是作为历史传承的载体被分析研究,以进一步深入发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
当然还包括我们的古汉语,主要是指文言文形态的古代书面语言书写系统。它的存在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的国学经典全靠这些文字保留下来,一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古文字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历史的一把钥匙。
声音和影像记录出现于近代,我们了解上古时代的生产生活状况,事件变迁,主要依靠文物和古文字记载。
现在会英文的多,懂得古文字的人少之又少。能读懂清代以前古文的人也十分有限。
人如果不知来路,就没有根,社会难免流于浮躁。
古文字言简意赅,诗,词,赋,散文,小说………精彩纷呈,有寥寥数字则绝伦无二;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敲字还是推字之争,画面感,动感……犹然在脑海,在耳边;如: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之笔,一衔一吞气势恢宏之极………对于现代文化而言,古文化就是底蕴,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