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古代的语言之后,是否可以对现世的诸多道理更加参透?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它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
《诗经·小雅·车辖》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从古文中认识先贤圣哲: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孔子,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韩愈;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李商隐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苏轼;从“镜破不改光”的孟郊到“生当作人杰”的李清照;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其彪炳史册、烛照千古的言行事迹,今日读来,常会令人情不自禁的热血沸腾,肃然起敬,慕古人之高义,发思古之幽情,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净化,素养在无声无息中得到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个受教育的人,依理说,必须了解固有文化,才能继往开来。否则,像无根之草,长不起来,也就说不上受教育。”如何理解“固有文化”并且“继往”?毋庸赘言,离不开大量的文言阅读。阅读文言文是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种手段,唯有多读,才能逐渐领悟文言文的内在魅力,逐渐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真正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把文化薪火衍递到底的责任感。
我们学习古文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并不多!但是 既然国家教材上有 就说明必定有它的意义
我认为 学习古文的意义并不是单纯的现实应用 而应该是丰富知识 扩展视野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 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所以通过学习古文 我么能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前人是如何学习 如何思考 如何进步的!
总之 我认为 学习古文对于我们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学好它们!
学习古文是学习古人的语言习惯、古代汉语词汇意义、语法习惯。这些主要是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学习祖先浩如烟海的文化。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你学了英语也会发现,翻译的东西味道已经远不如以前的东西有味道了,所以不能全部翻译过来。只有我们接触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现象,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直接阅读古代书籍了,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问过巴金一个问题:你的创作灵感来自何处?
他说:我得益最大的在于我小时候背诵了一本书,书的名子叫《古文观止》。这句话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回顾当代历史,我们也会发现真正在文字功底上非常扎实的那些大家,且不说鲁迅这样的文学家,甚至包括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大科学家,都是旧学功底非常深厚的人。
古文学得好才能写得好,我以为这话一点不错。
从古文中我们才能真正学会如何真正地用好汉语,写好汉语。
学古而知今,知今而鉴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