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国上大学本科好不好?

去外国上不上学的,我觉得要从几方面去考虑吧。
第一,环境因素
每年出国留学的人很多,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有高中出去的,有初中出去的,还有小学就出去的。无论是在哪个年龄段,家长送孩子出去的目的,都是希望能享受到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
给自家小孩创造良好的外语环境。
但人和人是不同的,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从语言到沟通交流对学生来说都是挑战,需要有2至4个月的适应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因为文化差异,学生的情绪必然会受到一些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孩子到了新的环境之后会很快的适应,有的孩子到了新的环境之后不仅适应很慢,甚至还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逆反心理没,导致学业荒废。
第二,孩子是否是不是读书的料,该判断直接导致是否值得送出国
这话虽然有些刺耳,但是个不争的事实。喜欢学习的,家长不用催,孩子自己就会合理的安排时间,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不爱读书的,怎么催都没用。对于孩子是否喜欢学习、读书,主要看这么几点。
首先是学习的兴趣,兴趣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家长要想孩子学习好、成绩好,仅有文化知识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做好各种学习前的基础准备工作,在点滴中察觉出自家学生的兴趣点,这引导他探寻背后的东西,这样学习就会顺其自然了。
举个例子,比如学生就喜欢玩车模、军模,家长看见孩子没事就玩这个很是生气。但是家长如果能换个思路和孩子沟通,每一个模型的背后都是一个历史,一个故事,一个时期国家经济、文化、生产力、社会背景的产物,让孩子透过模型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去了解这个模型实物是如何实现驱动的,用的是什么原理,那些原理那些是可以和已经学习到的数学、物理挂钩相互结合的。孩子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么一说,孩子必然会感兴趣。
其次是要看学生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说白了就是学习是否用人监督,用人催,学习的作息时间如何,学习精力和劲头足不足。第三,看看孩子对考试分数的态度,考的高,是否有荣誉感,考的底,是否会知耻而后勇。
第三、孩子自己的意愿
毕竟是要送他(她)出国,离开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离开了发小、同学,男女朋友,举目无亲、人地两生、环境险恶、敌情复杂,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一去还就是好几年,就算是读大学,大学里边和室友相处,也许室友里也有其他国家的人,但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宿舍里碰撞,是否能融洽,是否有种族歧视,歧视亚裔,虐待等行为的发生。自己家孩子的性格如何。家长要提前了解计划去的国家、学校的基本情况,要多和孩子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
第四、家庭条件,家里的财务是否能支撑的起几年的出国留学开销
出国留学的费用不低,以美国留学为例,美国本科每年的学费是会进行小幅增长的,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的便宜一点,各州之间的费用差别也不小。研究生大多通过学分来付学费,一个学分。
在1000美元左右,全部学下来在3.6万美元。这只是学费,生活费方面,纽约这种特大城市,一个月生活费最低也要2000美元吧,其他的城市1000-1500美元左右。这还仅仅是普通的生活开销,还别赶上生病、意外等事情。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家长是否要去陪读。如果去,家长的开销又将是一笔费用。
第五,海归回来后的就业环境
海外留学几年,大把大把的银子扔进去了,回国后,不少海归却面临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根据2017年的数据,不足50%的海归在回国一个月以内找到工作,5%的海归需要6个月及以上时间找工作,33%的人第一份工作税前月薪6000以下,50%以上的海归表示薪资与期望不符,只有 12%海归回国求职月薪在15000元以上。在社招人群、应届毕业生、海归等组成的就业大军中,海归们的优势已变得不那么明显。
究其原因,首先,国内大多数企业校招时间是8月到12月,而海归大多数在6月毕业,大多数人也不会立即回国,错过了校园招聘。其次,仅2017年,中国的海归人数就突破了70万+,留学生不仅要与国内应届生竞争,还要与同样是海归的人竞争,其难度不亚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第三,部分海归被贴上了“吃不了苦”、“容易跳槽”的标签,导致各大企业在招聘时更偏向于更踏实、更了解国内市场的应届生。
综上所述,送家里的孩子出国读书,还是要多方考量谨慎一下,国内的985、211高校也还不错,当然,如果家长还是希望送孩子出去的话,集思广益,三思而行吧。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现在国内也很好哦!
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担负得起将子女送出国外读书。很多学生选择留学海外,那么留学到国外读大学自然是有好处的,可以学习受到比国内更好的教育,学习各国语言文化,在家庭经济条件充足富有的前提下,到国外留学上大学,可以扩展视野,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送孩子去国外读大学在国外读书无疑是有诸多好处的。
一是学习可以丰富了各个国家语言交往能力,和孩子们对各个国家语言表达学习大好机会
二是能够学到比国内更好的教育:包括知识与素质教育,也包括具体专业、学科的教学质量。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看到中国高等院校利用枯燥教材进行填鸭式教学的缺陷,而国外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更趋于民主自由发挥富有创想创造灵活想象的空间。
三是扩大视野、积累国际经验:孩子能够更近距离的学习并感受发达国家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与不同国家、民族、文 化、社会的人打交道,丰富并扩大视野。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在国际化的时代大局下,也变得尤其重要。
四是也许是最重要的,能够帮助孩子绕开(而非“逃 避“)残酷的高考独木桥。对于许多外地的普通学生而言,考上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名校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一旦进入差一点的国内院校,就很容易在就业上与北京 上海等主流城市有差距,换个角度讲,海外留学是一种对国内缺乏机会平等的高等教育制度的补充,是实现社会向上流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