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差生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差生”,现在还有吗?其实在名义上早已不存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说说什么是“差生”,我们常常认为的“差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落后的或者学习和行为表现都不讨人喜欢的学生,他们真的“差”吗?某一方面落后或者一时表现不好就一定要给他们打上这个标签吗?
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词语,甚至有点带着歧视性的味道。所以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不造成误解或者歧视,教育者们现在已经把所谓的“差生”、也就是“问题学生”、“难教学生”改叫为“后进生”或者“潜能生”之类了。
大雁起飞有先有后,花儿开放有早有迟,只要最后到达目标就是成功的;先进后进都是进,只要有所进步,一时表现落后算什么?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有的人可能发现较早,有的人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我们不能否定一个孩子的将来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吧,所以要多给点耐心!
但凡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先进、中间和后进存在,我们不能改变这种现实,但可以改善这种现实。对于问题学生来说,他们只不过是在某些方面迟了一步或者错了一步或者几步而已。所以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歧视或者不理他们,而是要给予给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在不断地进步之中发现自己的潜能。
但世界上从来没有无因的果,也没有无果的因,因果始终相辅相成。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并不是他们真的不想去学好,或者天生就有什么劣质,而是因为他们经受着不良的家庭、社会以及周边孩子坏榜样等等影响的结果。
比如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娇生惯养、或放任自流、或粗暴专制、或重分轻德,甚至有些家长自己就缺德、甚至违法犯罪,还有的父母离异、缺乏关爱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思想波动和成绩落后或者表现较差。
作为教育者,老师也好、学校也罢,都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归为“差生”、然后“特别”对待。只有经过调查、了解,找到真正原因,然后与家长充分协调配合,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有耐心、爱心,才可能从根本上转化后进生。
至于最后结果,只要老师、学生都努力过、尽力做了,一般都会得到一个各方面想要的结果。实在不行的,只要达标、合格或者学习有进步、表现有进步,那也是好的;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先进、人人都是优秀!
学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也培养学生的“三观”,其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并且为社会服务。
学校的差生(这里主要指学习成绩差),未来可以上职业技术学院,学一门技术,也一样能为社会服务。
德智体美劳,你所说的差生应该是指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吧?姑且这么认为,这也仅仅是“智”这一方面差而已。
个人认为,无论什么情况,老师和学校都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应该因材施教,如果学习成绩实在提升不了,成了你们眼中的差生,那也不能放弃另外四方面的培养。
让学生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心灵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爱劳动,都是学校和老师应该做的。
“差生”这个标签,有明显的歧视含义,就不该出自教育者之口。
雁飞有先后,花开有早迟。“后进生”的称谓就客观多了。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这些孩子该学什么?我们给这些孩子提供了相适应的受教育机会了吗?我们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有什么资格说人家是差生?!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秉性。学习机会如果大致吻合了他的天赋,他会“不待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