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历史上都出过哪些名人?

谢邀!
在头条曾回答过此类问题,在此再写一部分我们义乌历史上出过的名人以作回答。
颜乌:据说是秦朝时期人,以孝闻名于世,西汉刘向《说苑》记之。
杨茂:从东汉光武帝为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侯,杨乔高祖。
杨乔:东汉尚书,汉桓帝爱其才,召他为女婿,不肯接受,绝食七日而卒,明代方孝孺曾作文大赞杨乔。
杨璇:杨乔弟,汉灵帝时为零陵太守,后拜尚书仆射,时皇甫规赞其为西州名士,朝之夙望。
骆俊:东汉末陈留相,因抗拒袁术被其所害。
骆统:骆俊子,孙权侄女婿,东吴著名将领,濡须督。
娄幼瑜:南朝齐国教育家,文学家。
僧惠约:原名楼灵璨,今夏演人,南朝梁武帝执弟子礼,称其为“智者国师”。
傅大士:原名傅翕,今塔山上傅人,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南朝梁武帝三次召见。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
王彦超:五代至宋初著名将领,今尚阳人,官至右金吾卫上将军,封邠国公。
赵师恺:宋孝宗次子,初封庆王,进封魏王,封地于义乌,王府(已毁)在今福田井头村(现在为福田街道兴港小区)。任职判宁国府时,改革弊政,修复宣州、太平州一带圩田,推广南方小麦的普及种植,作出重大贡献;改任判明州后,极其重视教育,他下令所属县邑的田租用来办学,对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淳熙七年(1180年),卒于明州任上,王坟(已毁)在今井头村西。《宋史》载“恺治二郡,有仁声,四明父老建祠立碑,以纪遗爱。”
宗泽:宋代抗金名将,今福田宗宅人,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
徐侨:南宋政治家、理学家,今佛堂徐塘下人,宝谟阁侍制。
黄溍:元代著名史官,儒林四杰之一,宋濂、王祎、高则诚是他的得意门生。
朱震亨:今赤岸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创出独特的中医“滋阴学说”,是“滋阴派”的创始人。
王祎:今青岩傅人,黄溍弟子,明太祖朱元璋称赞他说“浙东二儒,卿与宋濂耳”,修纂《元史》总裁之一,卒于诏喻云南梁王任上。
龚泰:今龚大塘人,官至明代户部给事中、都给事中,燕王朱棣入南京,跳城死节。
虞抟:明代中期著名医学家,今廿三里华溪人,曾创造性地提出“两肾总号命门”的理论。
吴百朋:明代著名抗倭儒将,今平畴大元村人,官至刑部尚书。
倪仁吉:吴百朋曾孙吴之艺妻,明末清初人,精通经史诗文、刺绣书画,尤擅长发绣,时人得其书画片羽者,皆珍若拱璧。
朱之锡:今陇头朱山头下人,官至清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兼理军务。在鲁西南和苏北一带奉为“河神”,沿河立庙称之为“朱大王”,乾隆皇帝追封他为助顺永宁侯。
陈熙晋:稠城湖清门人,历任清代道光年间贵州多地知县、知州、知府及湖北宜昌知府,他学识渊博,著述宏富,其中《骆临海集笺注》一书为世人所称道,成为骆宾王文集的传世佳本。
朱一新:今毛店朱店人,清末著名学者、汉宋调和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历任内阁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后任广东肇庆端溪书院主讲及广州广雅书院(中山大学前身)山长(校长)。
陈榥:今稠城人,光复会成员,同盟会成员,民国成立以陆军少将督理上海制造局,被授予二等文虎勋章,拒绝袁世凯的约请而入蔡锷护国军任第二军副参谋长,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全国工程师学会会长等职。
陈望道:今夏演分水塘人,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
金华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现在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位:现代诗人--艾青。
艾青在浙江金华出生,原名蒋正涵,本来出生在一个有钱人的家庭,但是刚刚出生的艾青被算命先生说是“克星”,所以就被寄养到了一个贫苦的劳动妇女—大叶荷家中,艾青后来的一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为了纪念童年时期照顾自己的大叶荷。5岁时候艾青虽然回到了自己家中,但是备受冷落,此时的他更加怀念在自己乳母家中的生活,他的养母大堰河却给了他温暖的母爱,得到了幸福的家的感觉。因为,后来艾青写下这首诗,来纪念自己的乳母。
现在的金华有艾青纪念馆,位于中国浙江金华婺江之畔,展厅中所用文字部分大量引用艾青本人的话语,并选用了20余首艾青的著名诗句穿插于文字之中,同时精选了艾青在各时期重要活动的照片约160张。
金华历史上名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名者而又常被忽略其出生地的,大概要数“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了。
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汉族。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高宗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为“骆临海”。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当然,如今义乌市内,关于骆宾王的遗迹,早已荡然无存。不过,义乌市修有骆宾王纪念馆,算是一种缅怀吧!
被誉为“中国舒伯特”的作曲家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1990年5月2日),祖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叶村,是新中国乐坛上成就卓然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首歌,发表了一百多首,他的歌曲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请到青年突击队来》等,都是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成为七、八十年代永恒的经典。
施光南的父亲施存统,是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社会活动家,曾任共青团第一任书记。先后在上海大学任教、中山大学、黄埔军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政治经济学,与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瞿秋白、陈望道等过从甚密。抗战期间,为文化界救国会领导人之一,并与黄炎培、章乃器等组织民主建国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劳动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和全国政协常委。
施光南出生在重庆,1957年中学毕业后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他一生与音乐为伴,用音乐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歌唱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举国同庆,万民欢呼,中国的春天终于来临,施光南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创作的《祝酒歌》,一经传唱,顿时传遍了大江南北,深受亿万中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一代颂歌。他先后创作了
《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周总理,你在那里》《假如你要认识我》《高举亚运会的火炬》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还创作了多部歌剧、芭蕾舞剧、京剧等多种类型的作品,如大型歌剧《伤逝》《屈原》,芭蕾舞剧《白蛇传》等。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施光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