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充满好奇和幻想、也是人格建立的年龄,有什么难忘的事情是影响到你一生的?

少时初入学,不解书所为。散学不提笔,嬉与村东溪。过午尚未还,父母呼儿女。家严性犹烈,揍我一路啼。如今看父母,容颜不再昔。愿求体安好,共话幼时题。
是疾病的折磨,是贫困的戏弄,所以即是成年后我写的文字都带有淡淡的忧伤和迷茫,其实那是我内心和生活真实写照!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这辈子会活成什么样子,在小时候就初露端倪。
爱因斯坦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五岁才开口说话的他,看起来呆头呆脑,笨手笨脚的,有一次手工课老师要求大家捏一只小椅子,第二天,小朋友们都上交了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老师啧啧称赞,这时候到了爱因斯坦桌子前,老师问:你的小椅子呢?他不好意思地站起来了……慢吞吞地从课桌里拿出一把歪歪扭扭的椅子,老师嘲笑道:这一定是世界上最丑的小椅子……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小声嚅喏道:这不是最丑的……说着拿出了另外两把小椅子,一把比一把丑。“老师,这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老师脸上的表情由嘲弄到惊讶,到竖大拇指。
而不怕失败,勇于尝试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性格,就源于童年,才有了后来的《相对论》,中子理论和种种科学发现,所以他才可以成为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等都是从小看到大的典范,影响深远,预测了一个人的命运。
个人浅见,有不同的看法的朋友欢迎来讨论。
英雄赞歌时时唱起 红色基因永留心间一一童年最难忘的事
童年是充满好奇和幻想、也是人格建立的年龄,有什么难忘的事情是影响到你一生的?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仿佛一眨眼的功夫,我已年近花甲。50多年的风风雨雨,来来往往,人生的经历纷纷扰扰,不计其数,许多事已显得记忆模糊、杂乱无章,但不管岁月如何流失,世事多么繁杂,童年的记忆依然清晰,依然透彻,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在眼前。
童年时光,令我最难以忘怀的是看广场电影和小人书(连环画)。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不仅经济十分困难,而且文化生活也十分匮乏。但送电影下乡则是常态,每隔三五天,学校的操场或队里的麦场便会免费放映电影,本村放后邻村接着放。那时,学校课后不留作业,我和我的小伙伴便会跟着放映员从这个村跟到那个村,一遍接着一遍看。像《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上甘岭》、《智取威虎山》、《闪闪的红星》等等,每一部我们看得都不至三五遍,影片中的电影插曲、故事情节甚至一些人物精彩对话,至今历历在目、言犹在耳。
与此同时,课余时间,我们会用挖药挣的几毛或几分钱,或单独、或集资购买一些小人书(连环画)一个个传看。这些书有《王二小》、《鸡毛信》、《小兵张嘎》、《邱少云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刘英俊的故事》等。然后,我们会在放牛、割草的间隙单独或一起翻看,好多书都被我们翻烂了,但仍舍不得扔。
那时,我们的眼中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心中只有对英雄的崇拜和敌人的仇恨,表示也要像海娃、潘冬子,王成、李向阳学习,不怕吃苦,勇于牺牲。
事实证明,那些电影和故事书对我的人格和人生影响深远。以后,我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地方,无论是在新闻单位、政府机关,还是在矿山坑口、管理岗位,虽也经历了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但我始终坚信正义、正气,公平、公正;始终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舍得付出必有丰厚回报!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童年的灌输和教育至关重要。不管什么年代,不管国家贫富、经济强弱,儿童不仅仅需要普通的游戏和动画娱乐,更需要《长征》、《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亮剑》、《战狼2》……这些红色基因和英雄群体的滋养。
让英雄赞歌时时唱起,愿红色基因永留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