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临摹《圣教序》,有什么指导性的建议呢?

学习书法普遍的遵从规律是:"一专二博三创新"。特别是行书学习。特别要强调专攻一家专临一帖。而历代书法家最推崇备至的行书法帖,无疑是《圣教序》了。王羲之的《圣教序》是怀仁集王羲之字迹中最精粹之大成,全帖共1903字,
专心致志,沉下心来。始终以《圣教序》为准绳,进行长期规范化临摹 ,可以让我们的笔法不会跑偏,更不会误入江湖气的歧途 ,打下坚实的基础后再遍临名家博采众长,以达到自成一家。
第一个建议是临习时,最好可放大一倍或数倍。
放大后,可以看清小字体难以分析的笔法特点。特别是起笔的方向,和收笔的走势 牵丝连线细微处,通过放大看 可一目了然。会有明显的区别和收获。如果手边没有放大本, 也可以通过放大镜放大看,来分析笔法。
二,可以采取主要入手临习《圣教序》,领会其结构和点画规律。练出骨力气势。与此同时,还要时常多读多观察《兰亭序》帖的兼习方法,因为《圣教序》和《兰亭序》有不少关联的字。
通过统计比对。《圣教序》中从《兰亭序》里"集"来的字,就有86个之多。比如"趣"字,墨迹《兰亭序》"耳"部件就有横画粗细错落的变化。
"群"字部件"羊"的横画就有之间牵丝连线的连贯性书写。而《圣教序》由于是碑刻,就已经无法分辨出这些关键部位的微妙变化之处 。
类似很多 就不一一举例,如"宇,怀"字的笔画写法。
因此说,《圣教序》是碑刻,偏于板,硬,正的楷体化倾向。特别由于是集字,字与字之间的关联承接较少,所以,在临学《圣教序》同时,时常观察,熟读《兰亭序》,就可以纠正把《圣教序》当单个楷体字书写的习惯。 很好的解决行书连贯流动性书写的问题(这个应引起足够重视,甚至我们看的许多教学视频,也大多只是把《圣教序》作为单个字的笔法播放,而不是整行全篇的流动连续书写)
三,有一定书写基础后 可以参考类似的碑帖 ,丰富自己对《圣教序》笔法结体深入了解,正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尽管如此,对有些笔法难以把握之处。可以参考临摹《兴福寺半截碑》之类。此碑是明代西安出土发现。风格秀雅拙朴,能补《圣教序》之不足。
我们知道。唐太宗一直很崇拜王羲之。所以,李世民的《温泉铭》,唐高宗的《万年宫铭》均可作为参考。
还有欧阳询的《张翰帖》。褚遂良的《枯树赋》。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稿》。陆束之的《文赋》。李北海的《麓山寺碑》。杨凝式的《韭花帖》以及米芾,赵孟頫;还有董其昌,文征明的墨迹。都可作为参考。
我们知道历代书法家都是从王羲之的《圣教序》从中汲取营养。如欧阳询的险劲。陆束之作品飘逸甜美。赵孟頫柔美俊秀。李北海的笔势雄健奇绝境界。他们的笔法我们都可以借鉴参考。
所以,从以上分析,我们学习王羲之书法,用心临摹,专攻《圣教序》一帖。在临摹有一定基础后。学习类似于王羲之风格书法家的佳作。可以帮助我们融会贯通王羲之笔法技巧。从而请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笔法和意象表达。
谢谢邀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1、我们平时说的圣教序一般就是指的王羲之的行书《集字圣教序》,唐代褚遂良也写过楷书版的圣教序,我们一般称之为《雁塔圣教序》。
2、《圣教序》是王羲之的一幅集字作品,是唐代的一个叫怀仁的和尚,把王羲之的行书根据《圣教序》的内容集合而成,也可以说这幅作品是王羲之行书的一个字库,包含着从王羲之各个书法作品里选出来的单字。
所以圣教序的优势在于它的单字和结构,而不在于章法和行气,初学圣教序最好有老师或者配合着王羲之的行书尺牍作品学习。这样既能够学习到它的结构,也能够学习到王羲之的书法的章法和行气。
3、初学王羲之《圣教序》如果感觉入手比较困难,可以从元代的赵孟頫临写的《圣教序》入手,赵孟頫的《圣教序》是墨迹作品,相对于刻帖更好理解,适合初学入门学习,然后再逐步过渡到王羲之的《圣教序》,但是要注意不要在赵孟頫的《圣教序》应太多的时间。
4、学习完《圣教序》以后,未必一直抱着圣教序不放,可以去参考学习颜真卿以及宋四家的行书,去掌握更多风格性的行书,毕竟《圣教序》是一本集字,还要去鲜活的作品中去验证。
5、我个人会把王羲之的《圣教序》当成一个字典,有什么拿不准的字形就去里面找,以圣教序为基础,以宋四家为风格,以自己的性情去发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希望这些对你的学习有参考作用,喜欢的朋友麻烦点个赞,转发一下,谢谢。
圣教序,是集王羲之书法而成的石刻牌帖,在临摹以前,最好把王羲之的其他墨迹找来,在圣教序中找到它的墨迹原形,如兰亭序中的“是、趣、生、大、能、以、形、陰、之、所)等大约二十多个字。在其他墨迹中,也能找出几个来。
这是一件考验眼力的细心话,圣教序中的字,甚至是由两个字分解组合而成的。把找到的字在石刻与墨迹中进行对比,看看它们的出入有什么。初学者看,分别不大,看上去两种字形完全一样。高手看就能够区别出墨迹中精妙的笔法。
临帖主要学习的就是笔法,笔法在石刻中,初学者是完全看不到的。我们看到很多临习圣教序的习作,大多数都是生硬的外形模仿,毫无生气可言。所以要学习临摹圣教序,就要先把能找到的墨迹中的字对照墨迹进行练习。把这些字中的点画起止收放规律摸清楚以后,再去临习石刻中的其他字,以学到手的起止规矩去学习,便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题主的提问不够具体,所以只能从学习书法的一般规律或方法方面试做解答。
无论学习任何一家书法,都必须做好这个最基本的功课。一是读帖功课,二是临摹实践。学习行书《集王圣教序》自然也必须完成这两门必须的功课。(图片来自头条号)读帖是从理论或知识上建立对所学范本的认识或,完成胸有成竹的“竹”。临摹实践就是将自己读帖和学习书法理论知识,融合范字的直接阅读所得,付诸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读帖就是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范本上的技法指导,利用这些知识去阅读范字的点画造型、结构布白规律和技法,做好临摹前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积累。
还有就是由于《集王圣教序》是行书作品,最好能够有几年的楷书学习经验。
由于《集王圣教序》是集字作品,部分字形写不好容易写疏散了。
不妨在临摹学习《圣教序》期间,穿插学习一些王羲之的其它书法作品。要注意刻贴与墨迹的异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