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通话属于北方方言而北方人却听不懂?

南通位于长江附近,长江在古代就是华夏与百越的分界线,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吕氏春秋》统称这些越族诸部为"百越",长江以南的原住民基本都是百越后裔。
所以南通话包括北方的江淮官话和南方原住民的吴语以及其他不同越族部落的口音,北方人肯定听不懂南通的吴语以及其他越族部落的口音。杭州和南京的市区内城话也属于北方话,请参考《我家那闺女》傅园慧和她老爸说的杭州话,这属于历史北人建都的历史。但周边郊区还是百越土话为主,久而久之就混合一起了,有的话北方人能听懂,有的就听不懂了。
至于吃辣不吃辣那纯粹是个人的喜好,代表不了所有南通人,吃辣地区那是根据当地特色菜而出名的,我们四川以及云南、贵州、湖南等的一些招牌菜确实有辣,也因辣而某些菜系出名,但不能代表云贵川湘所有的人都吃辣。
两个问一起答!
第一个问是伪命题。严格来说南通话(市区方言)究竟是属于哪个语系,学界一直有争论,至今尚难断论!南通话又是如何形成的是各种论调都有,但可以肯定与南通从沙洲到和江北大陆连接的演变具有很大关系。早期长江入海口在常州江阴一带,常州曾经也是沿海城市,其时胡逗洲尚未形成,现在南通的狼山等只是大海之中的几个小岛,是海匪的落脚地。五千年前左右胡逗洲才渐渐涨积成陆,历史上曾作为发配充军的流放地,也曾作为官方煮盐之地,不管是流放人犯还是垦丁或者官差,均来自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应该是南腔北调汇杂一起形成了南通话(也有黑话形成说)。这过程中周边沙洲冲积隆起,北部的沙洲与北岸大陆相连较早的如皋由江淮平原人开垦(如泰方言),而南部东部的沙洲则由南岸吴越移民开垦(吴侬方言),最后各洲逐渐连接,并与江北相连大陆。可以肯定说南通是吴和江淮文化的碰撞地,而且是硬碰的,并且还掺杂了各地人文的文化。沙洲时代曾经是常州府的辖地,成陆后隶属扬州府管辖,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才掘河建城,所以说南通是块年轻的土地。其方言是杂夹各地语言的大杂烩,是一个独立的但又受吴与如泰方言影响较多的岛语方言。江淮方言是北方官话但又与北方话有区别,吴侬和如泰方言本身与江淮方言就有区别,很难互通。作为岛语南通话与吴侬和如泰方言之间也难互通,更别说北方人听不懂了。可以说南通话既不属于南方话,也不属于北方语系,南通话就是个语言岛,南通话就是南通话,硬归哪个语系是不恰当的。
第二个问题!可以说江苏大部分地区传统饮食习惯是不吃辣的,这也包括如泰方言区和吴侬方言区,南通人也不例外。但现今随着人员流动融合,云贵川影响,偶尔吃辣也是有的。吃辣可以开胃!
南通地区五县一市不少于五种方言,启东、海门一般就是沙里话江北话。我海门东灶的,外婆家启东的,沙里话江北话都会说。通州的二甲镇离海门的国强很近,语言上又不一样。不太容易听懂,如皋话能听懂但不会说。
方言地区十里不同音,这很正常。
南通方言文化属于江淮官话—通泰方言,典型江淮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