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受过高等教育,新生代的父母们,你们对现在“家校共建”的教育理念什么感受?

大力支持家校合作,共同创造孩子美好未来。家庭教育也不可少,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非常重要!第一,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三岁以前孩子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并不比学校小,所以家庭教育尽可能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民主安静家庭氛围,培养良好习惯,为孩子发展奠定基础。第二,营造和谐民主安静学习氛围,家长带头读书学习,言传身教对孩子潜移默化影响非常大。家庭和谐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非常重要。家庭的事情,民主决策,也可以有孩子发表意见,如果孩子的意见比较好,也可以采纳他的意见。给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孩子读书学习时,家长就不要玩手机,看电视。第三,制定家规,严格执行,让孩子明确哪些事情能够做,做了会得到奖励,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要被惩罚。第四,创造机会,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锻炼意志力品质。
比如我有一个同事就带6岁多的,儿子利用周末时间,用一天的时间徒步环湖21公里,带好水和干粮。开始的时候儿子还比较兴奋,但是一路走走停停,孩子多次都想要放弃了,但是在父亲的再三鼓励下,最终还是走完了全程21公里的徒步环湖。这种户外锻炼确实比较辛苦,但是很好的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品质,提高抗挫能力。
第五,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也锻炼意志力品质,坚韧不拔。天天跑步,打篮球等体育活动都可以。第六,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经常跟班主任联系,了解掌握孩子在学校学习和各种各样的表现,及时地教育沟通。第七,同步学习,同步辅导,家长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孩子个性发展。其实在英美国家,已经出现了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家长通过专门教育培训,可以进行家庭教育,不需要学校教育,最后报名考试,一样可以上名牌大学,这样就是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这是目前大班教学最缺乏的,尽管实施分层分组教学,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因材施教,但是无法和一对一家庭教育相比!我有一同事对孩子进行了有效地家庭教育,很好地配合了学校教育。他是和女儿同步学习,同步辅导,从幼儿园到高一,数十年如一日,全科同步学习和辅导,以数学为例,要求女儿有一个错题本,他自己也会有一个错题本,详细记载:错题原因,错题涉及的知识点,错题涉及同类型题,正确做法等。英语单词听写,每天听写多少个,哪天听写了哪些单词,错了哪些单词都有详细记载。女儿读了高一之后,更多的是思想引领。包括现在读大学,女儿学习临床医学,他仍然同步了解医学最前沿的知识和著名医学教授,并且将这些信息告诉女儿,在他引导下,目前他的女儿大三,本硕连读,已经树立北大医学部考博目标,成功获得了考博英语免试资格!他就家庭教育较为成功的例子,同步学习,同步辅导,同步引领,经常交流,了解孩子最新动向,而且这样培养,需要长年累月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欢迎关注,一起交流学习教育教学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家校共建是教育必须走的一条重要道路。
学校的老师主要负责文化知识的教学。
孩子的家长主要负责劳动,人品,思想等各个方面的修养提升。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作为学校,应该主动担当起孩子教育的全责。作为家长应该主动担当起孩子教育的全责。双方都应该有全责的意识,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对方。这是每一方都应该有的使命感。
家校共建的教育理念,并不新鲜。或者说,这并不是原汁原味的本土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系统地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将一个儿童的生长环境分成四个层次: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如果更详细些,可以再加上“时间系统”。
具体每个系统是怎么定义的就不详细说了,与本题相关的是微观系统和中介系统。一个孩子直接的生活环境就是微观系统,比如家庭、学校。中介系统就是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本题中提到的“家校共建”,可以说是这个理论的实际应用。
随着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方面的深入交流,像“生态系统理论”的实际应用,是很容易从教育水平高的国家借鉴过来的。
至于我的感受,没有什么特别的。既然我原本就知道这个理论,那我肯定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实践。儿童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而且个人认为,良好的教育,最关键的部分还是家庭。父母如果能营造出一种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将非比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