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不努力,但是考试成绩总是不错。这有可能吗?

这是有可能的,毕竟现在中学的知识总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只要学习效率高,少听几遍,也不大会影响考试成绩。
平时不努力是有多不努力?考试成绩总是不错,多少算不错?这两个问题没有量化,很难解答。不过学习没有捷径,也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如果真是有这样的人存在,一次叫运气,次次叫实力!
不得不说有些孩子确实是难得的人才,看似没有占用许多时间刻苦学习,但每次一考试总能得到高分的好成绩,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有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上这些孩子思维敏捷,总能跟随老师的节奏思考问题,当堂内容当堂吸收,课下只需要稍加复习,这节课的内容就可以全部理解了;
2、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专家指出未来中国得语文者得天下,有一类孩子,他们不仅仅从课堂上课本上学到知识,从课外书籍中也获得了很多新知识,知识的积累让他们的思维和眼界不断拓宽,对问题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因此,学习起来毫不费力;
3、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会学习的学生,都会给自己做计划,小到平时自己作业的时间安排,大到自己中高考复习进度的课时规划。一个好的计划,认真执行的话,可以让你学习更加轻松,更有方向。同时,这也对以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大有帮助。一个有计划的人说明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诉求,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也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除非智商超常,否则绝无可能。即使智商超高设有努力也不行。没有春天的播种,就不会有夏天的生长。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天的收获,这是天理,无人能违。天道酬勤,而勤能补拙。老子云,干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起于垒土。谁都需要从零开始做起,从不存在生而知之的问题。别人夸奖鲁迅作品写的好,说他是天才,而鲁迅自已则说,我哪里有什么天才,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而已。一分耕耘一定会有一分收获,百分耕耘必是累累硕果。这是绝对的因果关系,也是千古不破的真理。那种不用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的论调根本站不住脚,早被事实驳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