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小学降低特长生招生比例,2020年全部取消特长生招生。未来几年,社会机构的兴趣班会不会逐渐降温?

取消特长生招生,很难令课外培训降温,这和取消中高考奖励性质的加分之后,培训热并没有降温是一个道理。
目前的课外培训中,有一小部分是为了参加竞赛获奖,而进行的培训。但更多学生参加培训,并不是为了获奖——获奖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科考试成绩。比如,在取消奥赛获奖保送、加分之后,奥数培训还是很火爆,是因为家长认为,参加奥数培训可以令孩子多学、学难一点、学深一点,由此提高数学考试成绩。
取消特长生招生在当前的意义,更主要是贯彻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规定(公办学校进行特长招生测试严格说来违反《义务教育法》),以及消除特长招生潜规则,防止有的人利用特长招生择校。另外,可以一定程度淡化家长对孩子特长的功利追求,但对改变基础教育整体存在的应试教育问题,不会有多大作用。
简单地说,当前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制造了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与唯分数论,我国的孩子已经从幼儿园开始准备高考。在这种情况下,取消中高考奖励性质加分、取消特长生招生,并不能减少家长对培训的需求,反而由于更强调分数在评价、选拔中的作用,会在追求更高分数(名次)的情况下,增加对培训的需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取消特长招生只针对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在招生时会对学生的特长、能力进行评价,筛选,如果一地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不招特长生,会加剧民办学校择校热,治理这一问题,必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校际差异,包括公办学校之间,以及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差距。
概而言之,要治理培训热,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必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目前的治理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
谢谢您的邀请。
我的观点是取消特长生招生,并不会令课外兴趣班培训降温,反而有可能令培训走上集中化,单一化的路。
首先,我们要认清事实:我们这里说的兴趣班,并不是真正的兴趣班,选报的不是孩子的兴趣班,倒像是家长的兴趣班。现实生活中,家长的教育焦虑是不是投射在孩子身上,都说学奥数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提高数学成绩,那就报一个,都说学一门乐器能陶冶情操,多一门技能,那就报一个。我们必须承认:在实际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孩子并没有什么机会选择自己的兴趣。
这也反映在培训市场中,我们说的课外培训其实分很多种:有的是补弱型课程,有的是提前抢学型课程,有的是特长型课程。取消特长生加分对无特大影响,主要还是第三种。但是选择第三种课程的家长里面,很少一部分是让孩子能以后靠特长吃饭,多数依然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校学习成绩。这些年我们的考评体系中加分项越来越少,没有了奥赛加分,依然有很多人参加奥数培训,原因无他,能提高学习成绩。别人都在报奥数了,成绩上去了,你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家长,怎么能不给你家孩子报一个?所以培训市场已经非常细化,能作出比较合理的改变去适应教育的变化,而这些改变是直击家长痛点的,直击本质需求的改变。
培训市场之所以能做出这些改变,是因为他知道家长关心的,兜来转去还是分数。我们的单一教育评价体系,会使得你取消加分后,大家更关注学校学习成绩。所以取消加分只是开始,力图去改变教育评价体系才是王道。
此外,取消特长招生只是针对公办学校,而我国现在民办学校兴起,民办学校依然会考虑特长与能力。而最好的教育资源逐步像民办学校靠近。所以取消特长加分只是开始,合理调配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异才是正道。
国外的中小学,大多是公办保证基础教育,民办提供差异化教育。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但即使在公办学校,比如我在的公立小学(澳大利亚)教育里,依然可以看到有学生去学乐器,甚至学中国古典乐器(古筝和二胡),他们会在一些阅读课时去特定教室上40-50分钟的课程。这其实就是取消特长加分的目的嘛,整合到学校教育里面去,让孩子选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这对于缓解民办择校热也是有帮助的,你不必非得去民办学校才能有个性化的教育体验。公立学校整合特色教育的进程,不就是合理调配教育资源的实践嘛。
以上。
喜欢请点赞,让答案为更多人所看到。
欢迎关注,与您分享教育、心理学的读书笔记与思辨内容。
兴趣班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本来就不应该和考试挂钩。现在公立幼儿园不教知识,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你如果担心孩子直接上小学不习惯,又不想报幼小衔接怕孩子太累,可以给孩子报一两个兴趣班。 兴趣班最好五岁左右开始报,例如围棋可以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还能学一些数学知识。街舞班能锻炼孩子身体协调性。还有美术和钢琴等,兴趣班能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让孩子更自信!总之要根据孩子的爱好选择,适量报一两个兴趣班,最好一周一次课,让孩子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
降低特长生招生的比例是政策面的事,从政策端引导家长更理智的来对待孩子特长的培养。但是从这些年接触的各种让孩子参加兴趣和特长培训的家长来说,他们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特长生而培养。让孩子折腾着参加各种兴趣和特长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培养孩子独立有趣的而个性的灵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智,特别是对于特长和兴趣的培养,也越来越冷静,更多的会从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入手,着重培养孩子在学习某项兴趣,而不是孩子学习某项兴趣作为升学的敲门砖,当然如果孩子在某些项目方面,真的有很浓厚的兴趣,学习也很主动自觉,也获得了某些成绩,那么这是培养孩子兴趣特长的额外的收获。
所以当我们还在讨论,兴趣班是否有必要存在时,真正理性的家长在行动上已经走在了前面。任何孩子兴趣的学习都需要花家长很多的时间陪伴,很多的耐心,很多的金钱,所以如果家长对孩子兴趣培养,还停留在要通过兴趣来升学这件事情上,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
因为只有发掘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家长所投入的时间,金钱才会“物超所值”,为升学而打造的兴趣(如果不是真正孩子的兴趣),在某一天孩子一定会一激烈的方式结束练习。
把兴趣变成真正的兴趣,把兴趣融入到孩子的血液和灵魂中,这样的兴趣才能陪伴孩子一生,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而具有独立的个性的孩子才能活得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