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到今天,有没有人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本身就包含着辩证思想的。比如它的整体(人体)及与自然界联系的思想、系统性思维方式等。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首先,黄帝的概念,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它代表着古代一群优秀的人的统称。书当然不是一个人写的,是很多医家假借黄帝的名号,不为自己出名,把自己的做好的经验著作统一编辑,为后代医学作为经验。 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 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感谢题主: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部是《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把医学与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等相结合创立了“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黄帝内经》也一样,我们不能全盘照抄《黄帝内经》上的知识来为现代人治病,比如非典、中东呼吸综合症、新冠等现代病,因为古人没碰到过,所以没有办法告诉我们如何治疗。我们必须结合现代科学,丰富中国的医学宝库,将中医发扬光大;现代中医和《黄帝内经》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一方面要继承《黄帝内经》的医学精华,一方面还要结合现代医学,去丰富祖国的中医理论。
同时,我们也不能放弃中医,去全盘套用西医,中医与西医的关系也是互补的关系,既要相互借鉴,也要相互弥补对方的不足,这就是《黄帝内经》与现代中医及西医之间的辩证关系。
要看懂《黄帝内经》,你必须具备辩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