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中医医生、中医爱好者,请问《黄帝内经》你们是怎么看懂的,需要长篇大论背诵吗?

《黄帝内经》博大精深,分上医、中医、下医,疗法众多,里面有的几个字就是一个疗法。没有明师口耳相传,纯靠自学,特别是上医的疗法,没明师传,想领会其中深意,比买彩票中头等奖还难。
看看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上古使僦贷季是怎么治病的?(最高境界的医术→上医)
中古之治病是怎么治的?(中等境界的医术→中医,此中医非现代中医的意思)
暮世之治病是怎么治的?(最下乘的医术→下医)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最下乘的医术是不是同现代的医术差不多,粗工凶凶(开刀、切除),以为可攻(以为可以治好),故病未已(旧病还未治愈),新病复起(这症那症又转移了)。几千年前古人就知道现代医术怎么治病,连治病的结果都知道。
补充一点:上古祝由术属上医众多疗法之一。
您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有疑问可私信我。
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一生心医师。
最好能背下来,学有余力的,还要背《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我硕士毕业,到现在学习中医有十一年了,但去年十月份以前我都没看懂、后来拜师,跟顾老学习“运气七篇”,才对阴阳五行有了较深认识,后来我自己通读了一遍,做笔记、思考、用方,然后又看了倪海厦的《人纪》《天纪》,对阴阳五行又有了进一步认识,我觉得算是入门了,但是我记忆力和自律性差,只能做到熟悉原文,非常佩服那些能背诵原文的人!那就要靠悟性来弥补,悟性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多看原文,多思考,然后验证于临床,再从结果中思考!结果有两种,符合预先思考,那就继续这样应用,不符合预先思考,那就想原因,是自己思考错了,还是临床应用错了,如果是自己的问题,那就改之,如果是原文就有误,那就要做好标注,不断总结,不断的螺旋提高!时间久了就一通百通了。个人的一点点经验…
黄帝内经自学的话不要指望一看就会用,全篇也能背的滚瓜乱熟,那是不可能的,反正我做不到。所以我是从听王洪图老师课入手的,老师一讲就明白多了,可以事半功倍。当然还有倪海厦老师的内经课据说也非常好,可惜网上找的视频声音太差,我听不懂。边听课边研究,可以拿身边的人做实验,比如感冒,内经和伤寒上都有辩症方法和用药方法,家里人感冒了就可以直接应用了,研究邪气入的什么经,有没有传变,然后选合适的中成药来看看效果,这样基本就能掌握了,但要学精还得继续学习,不要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还比如学了经络穴位,知道什么经治什么病,初学时不敢扎针,但按摩和推拿效果也是一样的,家里人腰疼,我就依照“腰背委中求”这一条,每天晚上顺着膀胱经按揉,重点是承山穴和委中穴,几天下来腰就不疼了。同事嗓子疼痒,咳的睡不着,辩症后是肺经和大肠经的问题,二商刺血后当晚就不咳嗽了,而且睡的很好。内经中的很多方法都可以边学边用的,相信你只要用心学习,很快就能入门,继续努力就可以做治病救人的好医生了。
巜黄帝内经》是中医书籍的宝典,堪称"经中之经"。它是中医的入门之作,也是终身学习之作。
本人是中医爱好者,巜黄帝内经》学过两遍,获益匪浅。当然,我通过学习,仅是为了了解中医。对中医治病是建立什么基础之上;如何辩证施治;如何看待预防、治疗及养生之间的关系等,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最大的收益就是:我真正相信中医!相信中国医学药是个伟大的宝库!
看懂巜黄帝内经》,我是先买中华书局出版的巜黄帝内经》,同时买巜黄帝内经》文白对照本,进行对照学习。前些年又买了一套徐文兵、梁冬写的《黄帝内经》对话本,觉得深受启迪。
读巜黄帝内经》与读其他经典书籍一样,不是需要长篇大论背诵的,而是必须用心去悟的。如果真要当一名中医,更是需要靠长期从医经验积累加以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