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应该怎么学习,有懂的没?

先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背熟掌握好,再学背熟黄帝内经,否则你学一辈子黄帝内经,即便全部背会也未必能够治病。请慎之又慎。原因很简单,他只有理论没有几个方子。没有几个方子没有药量。理、法、方、药、量、五个主要内容具备,才能够称之为全备的医书。黄帝内经只有几个方子,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养生思路的百科全书。
想当中医师也没必要读《黄帝内经》,读《黄帝内经》也未必能当中医师。
在时下的中国,读懂,读完《黄帝内经》的人几乎没有,老中医也只是了解个大概,现代中医只是了解了基本理论。传播知识都来源于一传十十传百,添盐加醋。
我不是职业中医,是中医世家,接触《黄帝内经》快五十年了,都不敢说自己略知一二。
想读,就在实践中便读便摸索,只有在那时才回有收获。
总览一遍,知其内容概要。
《素问》《灵枢》共162篇,简而言之,所述无外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人与自然、脏象、经络、预防、病因、疾病、诊法、辨证、论治、针灸、药食、方剂、护理共十五类。
阅读二遍,知晓为何以阴阳五行、人与自然、脏象、经络、病因、辨证、论治、针灸、药食等九类为之紧要。
从根本懂得:
“阴阳五行”:万物根源为之“气”,物非不变,而从阴阳二气对抗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的。所以《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因而《内经》所述15个内容,无一不贯通这一“阴阳五行”学说。《内经》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整体观念,他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比如说我自然运动变化的影响,因而健康疾病的种种问题都不能离开“人与自然”这一整体观念。
脏象经络:
是对人体进行观察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的特殊学说,虽与生理解剖有相似之处,却不能完全用现代的生理解剖来说明,因为它更重要的是在整体观念下,抽象阐述五脏六腑、经脉气血等不同机能相互间的“生制”关系。因而,成为临床施治不可缺少的理论。
病因学说:
主要包括六淫、七情、饮食劳伤三部分,这是了解病变本质及发病规律的主要知识。
辨证论治:
辨证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纲,《灵枢·真邪篇》、《素问·调经论》等,深刻表达了八纲辨证的奥义。自《伤寒论》至今都是中医临床辨证的唯一论据。
施治诸理:
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至真要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等篇突出传述,关于施治诸般无不阐发致尽,而成为临证运用的准则。
针灸:
《内经》所传丰富,尤其《灵枢》更有“针经”之称,仅刺法就有三十九种,诸病针刺法更有62种之多,其中刺热性病59穴,水气病57穴,实有丰富内容可研。
《内经》所载药物虽不多,而辨识药物性味的阴阳、喜恶、宜忌等问题,无其所不括,所以无论何家本草著作,均据此为渊源。
由此几点,不难看出《黄帝内经》的价值,概所究者,必不可不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