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可父母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才导致现在“伤仲永”的局面?

林妙可艺考落榜了,网上一时间负面新闻铺天盖地,看到很多家长也抨击她,圈圈心里是挺心疼这孩子的。
林妙可99年出生,奥运会的时候才9岁!举办那么大的世界级奥运盛会,每一个参演人员就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而导演,副导演,奥体委,北京市Gov,中央。。。这就是一把一把又一把的扳手,他们把你一颗螺丝钉扳到哪里,你就要在哪里发挥作用,不得有异议。
所以当时的决定是“最合适的形象,配最好听的声音出现在世界面前”,有什么不对吗?哪一个孩子和孩子的父母能拒绝这种机会呢?你是父母的话,你能拒绝吗?
盛会结束了,显然台前的比幕后的名气大太多了!可是望眼娱乐圈,演艺界,演画面的比配音的名气大不是太正常了吗?有什么值得谴责的?你认识米老鼠,米老鼠那么大个IP,那么多周边在卖,你知道谁给他配的音吗!整个迪士尼,那么多角色,配音的都是谁?反正我是一个也不知道!
还有那些大明星,刘德华,周星驰,都是有御用配音师的,可是御用配音师的名字你知道么?他们赚到的钱和刘德华,周星驰能比吗?这不是很正常吗?
一个甄嬛传,我们很久之后才知道季冠霖,才知道嬛嬛娘娘竟然不是真声,有什么问题吗?难道说明孙俪这个优秀的演员虚伪吗?所以抨击林妙可假唱虚伪对另一个孩子不公平的。
从科学的家庭教育角度来讲,林妙可的父母的确做的不好!过早的追名逐利,造成大量的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最终还是要落到孩子身上自己消解。
我们知道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异常敏感玻璃心的,可能一句不忠耳的话就会离家出走或者作出让人扼腕叹息的事。
林妙可的整个青春期都沉浸在这种负面信息里,同学,老师,都难免不用有色眼光看待她,这是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都是童星,人家更多的是光彩,而她却因为奥运阴差阳错,不得不背负更多的骂名。她的父母,就是普普通通的父母,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也不是名师大家,自己的孩子成长中遇到这么大的困惑,放到谁家,都是难以解决的难题,她们又能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呢?
女儿光宗耀祖了,父母贪点小财,这样的普通父母我们周围有太多太多太多了吧?
我们都是当父母的,当父母的最执着就是,我爱我的孩子,我当然要给她我认为最好的!父母觉得偶尔商演怎么了?这就是参加社会实践啊!
能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利啊!没说女儿一定能成大明星,但是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还能有名气,毕竟孩子喜欢文艺界,所以在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帮孩子,我们没有理由一直抨击他们,凭什么他们必须是完美父母?你是完美的父母吗?
摇头晃脑所以艺考落榜?
百里挑一的艺考落榜,只能说她和那剩下的99%是一样的,剩下的99%都该挨骂吗?
这个采访视频我看了,有人批评她说话做作,假!我看到的却是,有些话她含糊其辞,她是害怕说错,问她昨晚睡的怎么样,她怕说兴奋的睡不着,万一没过初试,人家嘲笑她。
若是说正常睡啊,又怕别人说骄傲自负,根本不把考试当回事。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没有过“怎么说怎么都是错”的经历?
如果你有过,你就理解她怕说话留下把柄,尽量去掩盖的这种行为。问到她老师是谁的时候,眼睛转来转去,不敢直面回答,这是不自信,怕因为自己给老师带去很多困扰:表现不好怕别人说老师教的不好,表现好了有怕别人说老师借她要出名。。。
正是人言可畏造就了一个没有安全感,不自信的孩子,还要在人前表现出自信,靠什么?只能靠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不是做作,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说,林妙可从9岁到18岁,是很不幸的,经历了不该经历的,承受了不该承受的,这对她整个人生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她毕竟也才18岁啊,人生的精彩才刚刚拉开序幕啊!谁的人生还不经历几次挫折呢?而挫折也正是成长的财富。
身为父母,谁会在自己孩子18岁的时候断言她整个人生呢?如果说18岁以前,父母对她的塑造是有偏颇的,那么从18岁开始,人生将由她自己掌舵,如何去认识自己的本心修炼为人之道?
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并能同这个世界和平相处?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价值观枷锁用更美好的事物去填充生命?是她要用心去思考的问题!
从林妙可的外形到事业,或者说是学业,都不很令人满意。
包括稍显老气的装扮、举止投足间的小习惯到高考失利,都不符合吴磊、易炀千禧这种从童星到偶像的完美设定。
一个林妙可,一个仲永,几乎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两面。
仲永的典故,出自于王安石的《伤仲永》,后面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无非是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但仲永在小时候的“神通”,还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忽略的,假如王安石笔下的这个人物真的存在的话。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看明白没?仲永的问题,其实是后天教育不足的问题,即如王安石所说,“不使学”。而细察仲永童年那段“神通”本身,有两点还是非常明确的:
主动性
仲永的父母本无那样的想法,是方仲永自己在“忽啼求之”,反观林妙可,至始至终,综合各种可见的报道,你们有谁曾经看到过,哪怕一篇这样“忽啼求之”的报道?
换言之,她的神通,恐怕更多并非来自于她自己有多么的的主观能动,包括2008年那一次的惊艳亮相,更多恰恰是在她父母的各种推动下下的一种“超前教育”和“被动”向前,只不过就是到了今天,或许她是真的已然泯然众人矣,但假如果真如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其实和她不熟),那也只能说:她又回到了她应该呆的地方,仅此而已。
乡秀才的皆有可观
注意,王安石在这里的措辞,是“乡秀才”,觉得“皆有可观”,不是王安石本人觉得“有可观”!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好比说,我家养了一只鹦鹉,有一天,它突然开始人言,哪怕再简单,我们也会啧啧称奇,但也仅此而已,我们并不会真的觉得这个鹦鹉就如何如何了。
说到底,那时候,即便是在乡秀才的眼中看来,仲永也不过是有可观而已,这感觉,和我们啧啧于鹦鹉学舌,并无二致。
也正是因为此,王安石才要伤,他伤的,其实哪是这个仲永长大如何呢?而是在伤他父母的“短视”,可惜了这么一颗好苗子,却被拿来去“利其然也,环谒于邑人”。
我们不敢去猜测林妙可的父母是不是也这样,但或许,今天的这个状态,才是她感觉最轻松和实在的存在,不是么?
突然又想到了多年前很是红过阵子的所谓哈佛女孩,媒体很是热衷于报道,她后来是如何之“不济”,嫁了个老外,过着普通主妇居家的生活。
但我想,如果说,这一切的前后不配,一定要从父母教育上来找原因的话,那也只能是一句:
说真的,可能大部分的孩子,其才情还不如仲永,就别逼他们了
人,其实最不怕由弱变强,但却不是很容易过相反的,从云端跌落凡间的一关,尤其是心智还远未成熟的孩子们。
而今天的教育,如果一定要说什么事情,最值得家长警惕,那一定是那四个字:
过犹不及!
提到这位童星,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吧,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短短的几分钟便让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上的许多人看到了这个小女孩,按理来说,她的未来本该一帆风顺了,但是后来事态的变化发展却似乎是在与她作对,网络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她,但向公众们传递的形象好像都不太好。
本来一个非常甜美可爱的女孩子,但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世人所诟病呢?或许最为主要的原因也正是来自于那一次成就了她的开幕式,只是在对待假唱这一事件时,我们大众也是有些过分苛刻了,毕竟那时她还只是一个几岁的小孩。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样的,在这件事情中,林妙可的父母难辞其咎。
而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伤仲永”一事中,那个本来十里八乡都知道的神童,最后却只能“泯然众人也“又何尝不是因为他的父亲,目光短浅的父亲,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只看到眼前的风光,而没有考虑到未来,于是葬送了仲永的一生。
在林妙可的身上同样如此,无论是假唱被曝光前还是之后,当年的她还只是一个孩子,为人父母者应当想着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可以将她送回校园,而不是与世人谩骂对峙,把她当作赚钱的工具,以致偏离她的人生越来越远。
也许有的人会说林妙可并非神童,也没有特别让人惊艳的技艺,只是算得上是比一般女孩更甜美可爱,如何如仲永相比?但我们认为之所以会这样想的人,一定是没有认真思考两个孩子长成悲剧背后的原因:他们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