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走出来的我,不愿意承担父母所谓的人情往来,大家怎么看?

谢谢邀请。
从题主的文章中看得出题主是个大家族,亲戚朋友很多,而题主的父母又是属于农村中的老实人,中厚人,讲究人,正应了那句中厚传家远的俗话。
题主提的问题很普遍,大凡在外地工作落户的人家,都能碰到这样的事,父母传来的消息,不过问吧,感觉对不住父母,也对不住亲朋,事事听吧,将需要精力和财力,心里很纠结。
人是有感情的,你的姑娘,姨,发小,邻居家有红白事,不告诉你感觉是主动想和你断來往,不想承担这一责任,便通过你父母说明这件事,而你父母受人之托,又不得不说。
我周围人大都采取这样办法,先给父母一部分钱,专做人情,或让父母先垫上,以后把钱还给父母,时间久了,这些亲朋会逐渐减少这方便的通知。
朋友,在外地混好了,切不可忘了曾帮助咱家的邻居,亲戚朋友,不让人家说咱主动和人家断往來,牢记人活九十九,留作娘家作后手,咱是在外混好了,不忘家乡一条狗,我一朋友,他孙子在外地當了官,他说家里去一个讨饭的要留饭,要给钱,不要忘了父老乡亲,更不要让人家说咱,穷人咋富,挺腰洼肚。
【原创】农村是以血缘关系为纽的,人情往来也是正常的,但这种往来是以家为单位的,你父母往老家,你兄弟二人在外地成家立业,并未在当地另立门户,当属与父母并未分家的一大家庭,以父母为上走一份人情即可,不必走三份人情。
另外,人情往来是双向互动的,走近不走远,八竿打不着的,平时也不往来的,或你家有事不来的就更没必要去了。上溯三代祖宗都不祀了,扯太远不必要,也亲不了。
其次,当下经济困难,走最亲的,以后经济状况好一些,再走相对亲的。
最后,你兄弟二人回老探亲时,拜访主要亲戚就可以了,平时就以父母为核心走一份人情是合适的,不建议走三份人情。多做父母思想工作,应该能达成一致的!
楼主即是农村走出来的,就应当知道农村的这些习俗,这些习俗并不是你的村子才会有,而是所有地方都是如此!父母过人情写你的名字也是为你以后着想,除非你已经在外地定居,以后都不打算回村,然而楼主你的想法却过于自私了!
我们村就有这么个人,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在外打拼多年,娶妻生子,也买了房子安家落户。家里的姐妹早已出嫁,只剩老父亲一人,老父亲年迈,每每村里的人情世故往来就给儿子打电话要钱。久而久之,出去的人情费用多了,收回来的少,儿子就有意见了,于是干脆把老父亲接到了自己买的房子里,村里的事一概不管了……
几年后,老父亲病重,想要回乡。一开始这儿子还不同意,后来发现城市的墓地费用太贵,他承受不起,于是带着父亲回了乡。
回到老家,乡亲们来看望了一番,老父亲叶落归根,安心得闭了眼。之后就精彩了,怎么说这人不懂人情世故呢,这种白事,肯定首选乡亲们帮忙嘛,结果他跑去镇上请人,来人抬棺到一半,坐地起价,不给钱就不走,棺材就停放在路边!这时,他才想到村里人,可他以往压根不管村里的人情来往和回村后的这种做法,根本没人搭理他,后来还是请了村长出面,别人勉强帮了忙把棺材送去了殡仪馆。
可村里的墓地那就没办法,谁也不肯让地,毕竟是祖坟的事,最后花了一万多在一个同姓族人的墓地旁边入了土。
这事在我们村一度让人笑话了很久,有时候做事不单单只想到自己,还得为父母家人考虑下,人活在世上,哪能没有人情世故,人总会有为难的时候,总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村里人给与的帮助是你一个人做不到的,希望题主多多考虑哦!
不应该,你农村走岀来的,怎么就不愿意承担你父母所谓的人情往来了,那你还回村里吗?那你还认你的邻居吗?那你还有亲戚吗?你在外可以换一种方式和村里人联系勾通交流,拉尽感情,相互关心帮助,要感恩村里的乡亲们。你在外边放心工作,村里情感来往也很好,那你真是善良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