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不是有关呢?你怎么看?

我从教38年。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我注意到:一个班几十名学生,都是一个教师教的,为什么存在成绩各异的现象呢?一与孩子的学力相关(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在正常情况下没多大区别),二与家庭教育方式相关,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和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书香门弟出才子,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爱读书的家庭,孩子就爱读书。一个孩子跑到爸爸面前问:“爸爸,你在干什么?”爸爸说:”我在翻译一本书。“孩子说:”爸爸,我也要成为一个翻译家。“”那好,给一本英文版的书,你去读一读。“孩子接过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妈妈正在打麻将,做完作业的孩子坐在妈妈旁边,注视着麻将牌。“打五果!!!”边说边用手去抓哪张牌。一个单亲的家庭,多半的孩子性格怪癖,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陪孩子的成果。大部分孩子的好成绩是家长陪出来的。陪伴孩子在孩子的内心多生感激,陪伴家长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和行为动态,并随时得到家长的帮助,将孩子的错误解决在萌芽中。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强,是非曲直没有标准,如果家长采取不闻不问的方式育子,成才的可能性十分渺小。更何况学校的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失去家庭教育这一块,教育就缺失半边天。我的两个同事,对孩子学习,一个采取陪伴,孩子研究生毕业,一个采用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吭父母。
三、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家长的人才观影响孩子的成长之路。一切以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培养出来的可能就是书呆子,处理生活能力很弱。家长如果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对人将来的发展关系极大,他就会在这方面要求严格,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都为人正派,谦逊上进,独立能力较强。如果您认为您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具有潜力,并加大培养力度,说不定这就是他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我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体育方面却表现得出众,家长看准这一点,加大在这方面的培养,后来成为体育博士,从教于某大学。因此,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家长面临选择的重大家庭课题。
为了您孩子的将来能以完整的人格立足于社会,请注意选择好自己的养育方式。
我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中最起作祟作用的是胡则问题!
最近两天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一例是一个亲戚,他的孙子读四年级,在学校是比较会玩闹的,考试是留白的,有的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不做,考试都会在玩。那他身上有着怎样的教养问题呢?他本来是寄托在学校周边吃中餐的,但是,这位孩子每到中午都不愿意去吃,要么借嘴痛,要么借口说那里的饭难吃,用电话手表一打,立即叫奶奶过来给他买那二十多元钱一碗的面条给他吃。奶奶心痛,怕他饿了,还得给他送去,奶奶嘴上说不送了,但是行动上还是忍不住,没有原则。于是,孩子就会任性,在作业、考试上也会任性。
第二例,也是有着相同的饮食问题,每一次饭前都先看一下桌子上的菜,看看没有鸡腿或别的爱吃的菜,他就不吃,然后就生气,这时爷爷奶奶见了心痛,就马上想办法,立即给他做他喜欢吃的,然后送到他面前,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爸爸妈妈是很反对这样宠着,但是爷爷奶奶的面子一定要给。他的作业状况也是一样,上课想睡就睡,如果不给睡就生气,作业想不做就不做,无论老师怎么要求都不做,如果老师说要留下来补做,他要么逃走,要么装着生病的样子,非回去不可,否则爷爷奶奶过不了多久就会到教室门口接他,当年是五年级了。
这样的孩子在家访与孩子的聊天中得知,发现这个吃的习惯,没有原则,孩子在校的作业、学习都是没有原则的。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养育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孩子“吃”的问题。
不知我的表述是否合理,请批评指正!
经常有家长跟我说: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成绩那么好,那么优秀呢。
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教的,为什么孩子的成绩差距那么大?其中主要原因还是跟家庭教育有关。
因为老师教育的对象是一个群体,而家庭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体,家庭教育可以关注孩子学习的细节与过程,可以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而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来到你的家庭之中除先天条件之外,如同一张白纸,任你去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去绘最新最美的图画。
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尽了父母的职责,可是自家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却无法相比。就应该反思一下是否运用了科学的育子方法。是否掌握了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原则,是否抓住了孩子发展的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去科学的调教孩子。
从教过程中,我经常呼吁家长们要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智力水平与品质的形成都是在家庭教育中奠定基础的。
家庭的养育方法与孩子的成绩是密切相关的,家长们可要好好恶补一下有关的知识了。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不断成长!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仅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更会受到父母不经意间的行为习惯影响。。。
其实有心的家长在网上可以搜到很多相关的资料,尤其国外,对养育方式给孩子学习带来的影响已经有了很深入的研究,结论不出意料的就是,影响深远。。。
国外研究学者对养育方式影响的总结
国外有很多心理学家针对该领域进行研究,妙爸看过很多,大概总结下国外的研究成果就是。。。
根据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及给孩子的回应不同,父母的养育方式被分成3类:
忽视型、放纵型、权威型、专断型
简单的阐述下上述四种养育方式的不同:
忽视型:这类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近似于空气的角色,他们既不会对孩子有要求,也不会给孩子的需求做太多的回应。
放纵型:这类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以溺爱为主,不会对孩子有太多的要求,但孩子的需求,不计较是否合理,都会尽力满足。
权威型:这类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是对孩子有要求的,以理服人是他们在教育孩子事的首要条件,同样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他们会充分考虑要求的合理性作出他们认为的必要回应。
专断型:这类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有极其严苛的要求,同时,这种严苛还会波及对孩子需求的回应,对于孩子提出的需求,是否合理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点,真正影响他们回应的是“他们认为孩子是否需要”。。。。
四类家长培育出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养育方式影响的是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但结合题主的问题,这里只讨论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忽视型养育
孩子的学习像是断了线的风筝,飘到哪里完全取决于成长中陆陆续续遇到了什么人,当然,由于家长的完全忽视,这类孩子的学习往往是一团糟。
放纵型养育
孩子一般都会变成社会中最骄横的那群人,尤其在学习中未能遇到一些帮他们学会约束自我行为的“贵人”时,这类孩子往往会迷失自我。。。
权威型养育
这类孩子可以说是成长的最好的,权威型家长能够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要遇到太糟糕的老师,这类孩子都是班级中品学兼优的学生。
专断型养育
如果说放纵型的家长让孩子迷失了自我,那专断型的家长就是抹杀了孩子的自我,专断型养育会完全扼杀孩子个性特点,导致孩子完全失去自信和决断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高度“依赖”父母的选择。
运气好的遇到了能量大的家长,学习和生活都会相对安逸。
运气差的,父母自身能力低下,还要专断孩子的一切,后果往往比较难看,学习不会好,生活也是一团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