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小学生课堂学习和社团有机结合?

如何将小学生课堂学习和社团有机结合?
有的人说:教师上课不讲,课后补课才讲。这是真的吗?据我所知,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已弟子个个考满分,都希望自已弟子出人投地。上课时间抓紧讲解,学生掌握越好,教师越高兴。
小学生提昌素质教育,重视学习效果。每所小学校都已开齐开足课程,每天阳光锻炼1小时以上,对学生素质提高,对学生能力提高,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举足轻重作用。很多学校为了减轻家长负担,延长在校时间,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对课程知识传授,老师和学校已做得很好。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儿子才小学四年级,周末送孩子到不同培训机构,给孩子报英语、奥数、写作、素描、小提琴、跆拳道,最近还准备去学游泳,孩子被家长送到不同场子,学生能有乐趣吗?家长不累吗?当然,我朋友一家人的工资大部份花费在儿子身上。
我想学生已经很累,根本没必要再去接受社团辅导。有的社团是变相培训机构,还要我们家长出一笔不少费用,本来疫情期间我们家长就收入少。所以,我不建议家长送自己孩子去社团或培训机构学习。朋友们你家孩子周末去社团或培训机构学习吗?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和@黄教练数学 交流。
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小学阶段最重要的科目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如何将这些课堂学习和社团学习有效地结合,达到双赢的目的呢?
首先合理设置的社团类别。设计社团活动类别要与文化课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语文学科可以设置朗读社团,演讲和写作社团。爱好语文的优等生可以鼓励他参加写作社团,语文基础较差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朗读社团,鼓励他们在参加朗读的过程中适当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语文的基础素养,这样就能促进语文成绩的提高。鼓励喜欢语文学科而且喜欢演讲的学生鼓励参加演讲社团活动。这样的设置也是把课堂学习和社团有效结合的最佳方式。
其次,开展社团活动时尽量做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社团活动不影响学学生文化课的学习,社团学习一般最好在放学之后,每周两次为宜。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旨在有效促进文化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相关科目学习的能力,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一箭双雕的事情。
同理可得,数学和英语学科也可以这样开设社团活动,每个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拔学生。鼓励数学计算能力较差的孩子参加数学口算社团活动,这些学生可以参加数学口算社团学习中,提高计算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成绩优异的孩子,鼓励他参加数学奥数班社团学习。这样可以达到让优生更优,让学生数学成绩相对较薄弱的孩子也能得到有效提升的目的。
总之,社团学习与文化课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如果违背文化课学习而一味的去参加社团学习,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万丈高楼平地起,
全心全意出成绩。
恰到好处地学习,
因材施教是真理。
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留言区分享。
尊重学生发展的兴趣和规律,将小学生课堂学习与社团活动有机结合,为孩子打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及发展平台是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同时,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及政策,将课堂学习延续到社团活动中去探究、实践,知行合一,有效实现课堂知识的迁移与落实。
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以综合课程为主,趣味性课堂能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按时听课,老师设置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与老师互动,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层层深入的问题,理解学习内容。教师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趣味性,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社团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可以组织学习型社团,培养整个学生社团的学习气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成员的创造性,锻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社团活动能加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余,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参加必要的社团活动。选择什么类型的社团活动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特点,个人特长,不能把老师和家长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爱阅读的学生可以参加写作社团,提高写作能力。对数学思维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加数学社团,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体育活动有助于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可以让学生定期参加体育社团,在运动中锻炼身体素质,释放压力,排解负面情绪。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可以参加艺术类社团活动,艺术社团有助于培养孩子学习各类思维,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课堂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社团活动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锻炼孩子的恒心,毅力,耐力。两者有机结合,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时间,同时帮助学生学会时间管理。课堂学习为主,参加社团活动不能影响到课堂学习。也不能只注重课堂学习,不发展学生特长,忽略学生的兴趣。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分配好好课堂学习和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是关键。家长和老师可以在一次次探索中,逐步调整方案,力求优化学生的时间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