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问题的?

知行创优®原创经营问答系列(361)
我是黄翰德,国家高级营销师,实体经营实践16年。欢迎关注我(知行创优黄翰德)!
问题所问: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问题的?
问题关键词:阿米巴、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企业问题
阿米巴:本意是一种变形虫,引申为企业内部的独立经营模块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源于日本京瓷经营哲学(日本稻盛和夫创建)企业问题:经营问题的集合;包括‘’效率‘’及‘’效益‘’开宗明义: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的本质是解决‘’效率‘’问题,客观效果是提升了‘’效益‘’。但推行此模式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下,即‘’全员经营‘’以及‘’经营哲学‘’的全员普及
我从经营角度阐明问题观点:第一点:企业经营的困境所在
⑴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冲突
①企业获利的前提是减少员工分配
②员工积极性的提升在于获得更多分配
⑵员工与企业的劳资关系制约了经营效率的提升
①员工没有‘’主人翁‘’的立场和觉悟
②企业没有明确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⑶员工个体与集体(团队)的矛盾
①员工没有集体意识
②集体没有个体利益
⑷员工没有对经营形成共识
①员工价值观不统一
②员工利益与经营没关联
第二点:企业推行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的前提
⑴企业全员经营理念的统一(共识)
①经营原则
②为人价值观
⑵经营模块的划分及核算(对内)
①独立性闭环生产
②内部交易制度
③公共费用归集与分配
④价值评估与核算
⑶经营模块生产效率的竞争性(对外)
①成本最低
②溢价最高
③费用最低
④价值最高
综上所述:实施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理念的全员统一是关键,它是一种精神信仰,与员工素养以及文化息息相关。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需要引导,‘’支部建在连队上‘’这句话就是真实的写照……您的每次点赞和转发都是利他之举!请帮助更多的人! 餐饮经营问题可以发私信给我,愿意为您答疑解惑!
阿米巴经营模式主要是提高心性,拓展经营!如果能把人的思想统一了,又能把钱分的恰到好处,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那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问题,必须首先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人的问题。
企业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赢利,而且是如何高效率地赢利。当然,长远地看,欲速则不达,效率也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平衡与稳健!
与这种速度、平衡与稳健相适应的,是人的欲望与潜能激发激励的最大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动态平衡化。换句话说,必须充分激发挖掘员工的动力与价值来成就企业价值。
这就要求企业价值观一定不能唯利是图,而应成人达己,把员工当人看待,而不仅只是赚钱工具,当作德鲁克意义上的有着明确身份、权力与功能的鲜活个性人,而不只是流水线上作业的原子式的工业人。
同时在方法论上,要能通过一套量化工具与制度,明晰员工个人的权利权,以以便更好地发挥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
因阿米巴的实质跟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著作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数目字管理”一样,后者主要指的是一种建立在清晰的量化权力基础上的数据化思维。
“如果社会可以接受财产权绝对且至高无上,一切就可以加加减减,可以继承、转移及交付信托。因此,物质生活的所有层面,不论是私人或公共,就可以在数字上处理。财富的可交换性利于财富的累积,创造出动态的环境。”黄仁宇认为,只有靠着这种数目字管理,一个传统的社会或组织才可能真正走出现代化泥淖。
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现代企业发展的根基一定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生产关系调整优化的科学工具与思想,无论是阿米巴,还是数目字管理,都讲究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同时也着重产权包括员工与管理层之间权利与责任的科学厘定与划分。
需要强调的是,阿米巴与数目字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企业文化缺少个性、多元化的前提以及对个人权利的敬畏,其很可能将成为公司进一步强化集权的工具。反之,如果企业文化对人的多样化有相当的包容性,让企业成为煅造员工个性的熔炉,则可能创造一种凯文凯利意义上的表面失控,实则自下而上、自我修复式创新的生态性平台。
因此,说到底,阿米巴经营得好坏,关键还是取决于企业老板,以及老板周围的员工、圈子、社会与老板之间,采取怎样的一种互动方式与生态循环!
根本上的问题就是,锻炼一身判断能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没有永远平静的商海,
企业的发展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
公司能否顺利跨过突发危机,
关键在于经营者的判断力。
那么经营者的判断力是如何炼成的呢?
一家日本企业在地震中损失惨重,
恢复经营后该社长请教稻盛和夫:
当时只能就眼睛看得到的状况去下判断,
因为必须在很快时间内作决断,
我只能靠直觉,
问题是这种直觉力如何培养,
如果再遇到灾难我该怎么办?
稻盛先生写信告诉他:
直觉力无法特意培养来应对灾害,
而是从日常工作中培养和提升的能力。
多数经营者当下做判断往往受经验影响,
这样势必导致公司无法成为优秀的企业。
一般经营者的工作流程是:
把简单判断的工作交给部下,
遇到重要判断的工作才会慎重讨论。
其实,只要是判断,
无论大小都很重要。
如果平时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
关键时刻直觉力就会出来工作,
如果经营者有随便判断的习惯,
当真正的危机来临,
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做出好的判断。
企业遇到突发灾害时,有恐惧感很正常,
经营者要有“我是头儿”的责任感,
把肯定的态度传递给每个人,
消除全员的恐惧,公司才能跨过危机。
经济进入寒冬后,
原材料上涨、汇率波动,
无数企业一直处于亏损。
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环境下,
经营者的判断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想象中的解决方案,
未必是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
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尝试,
才会逐渐逼近针对需求最有效的方案。